抗战爆发后复旦西迁,但仍有近三分之二的师生因经济及交通原因未能随校同行。1938年2月,老校长李登辉出面组织“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沪校”,收容留沪师生,租借北京东路中一信托大楼第四、五层为临时校舍。同年6月初,吴南轩自渝来沪,与李登辉商量,遵教育部令改校名为“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上海补习部”。并认为渝、沪二部实为一体,对外以渝校为主,沪校之教学、人事、学籍诸事项也由渝校办理,并呈报教育部备案。而事实上因环境关系,沪校对外依然用私立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名称,而不用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上海补习部名称。考虑到中一信托大楼地处闹市不宜办学,同年8月,沪校搬至法租界霞飞路(今淮海路)1726号。然不出数周,法租界出面干涉,着使学校停办。沪校于9月下旬迁至仁记路(今滇池路)中孚大楼三楼。至
赫德路(今常德路)574号,是一幢三层楼的老式洋房,在沪校搬入之前是供两户人家居住的所谓双楼,有并排两扇大门,门内各有一条楼梯。沪校迁入后,因办学需要将双楼打通,但空间仍显不足,拥挤不堪。据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外文系程雨民教授回忆,每到一堂课结束全校学生同时调换教室的时候,这两条楼梯上上下下的人流是任何新开张的百货公司都无法比拟的,连门前的一小块水泥空地上也时常人满为患。为了缓解室内楼梯的负荷,当时在楼房后方的外壁添设了铁扶梯一道,用以连接上下三层的一“串”小教室,有些专业比如外文系人数较少,除公共课在楼内大教室,专业课则安排在这“串”小教室,面积虽小,光线却很好,也相对比较安静,很叫人有受到优待的感觉。
沪校的条件虽然艰苦,但几乎听不到什么抱怨的声音,因为在“国难时期”留沪师生普遍有一种同舟共济的精神,大家都尽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,期望为抗战略尽绵力。虽然只有一幢校舍,但沪校院系建置十分完整,计有文、理、法、商诸学院,以及专修科若干。为保证教学质量,沪校执行严格的考试制度,还推行了导师制。
1941年12月,太平洋战争爆发,日军占领租界,沪校受到直接威胁,处境日益困难。但沪校师生以“最后一课”的精神,坚决实行“三不”方针(不向敌伪注册、不受敌伪津贴、不受敌伪干涉),维护了民族气节和复旦声誉。因此,抗战胜利后,复旦沪校没有“伪”大学之虞,也没有所谓的“甄别”之问题。1944年前后,李登辉总结出以“牺牲、团结、服务”(Sacrifice, Solidarity, Service)为内涵的“复旦精神”。自1943年夏开始,沪校学生人数大幅回升。这年秋天,注册学生达1296人。1945年8月,抗战胜利,秋季注册学生多达1640人。同年9月,受渝校委托,沪校成立孙绳曾等五人组成的江湾校舍接收委员会。10月,派土木工程系、化学系师生先行入驻江湾校园。1946年2月,沪校校务会议决定,自
摘自《桃李灿灿 黉宫悠悠:复旦上医老校舍寻踪》